深度解读水平壶【明德壶语】

发布时间:2020-04-16
文章来源:明德园 —— 源于自然丨融会贯通

继谢思博先生策划的 西施壶的历史与美学意义 之后,我们把栏目定为【明德壶语】,旨在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讲述每一把壶的审美和折射的现象。

除了西施,水平壶亦值得深入探究,那么:

它为什么叫水平?能漂浮在水面上的才是好水平?这种具有理性思辨精神的器型的挑选的标准是什么?作为名冠天下的实用之王,它的创作者为何扑朔迷离?

水平壶的理性思辨与标准


虽然视频里提到“水平何以为水平”留给后人去解答。但谢思博老师有一个观点:水平壶追求实用至上,所以为了能水上漂浮强行控制壶把与壶流的重量一致,不好拿也不好看。这样子做难免舍本求末!我认为的“水平”应该是审美上的均衡、周正、协调,使用上的平衡稳定!”

谢思博老师这个观点是我迄今为止看到客观合理的一种解读,兼顾了使用和观赏上的两个范畴,值得制作水平壶的匠人参考。
从他这个观点我们发现:水平壶是一种具有理性思辨精神的器型。关于水平壶挑选的标准,谢思博老师为我们归纳了:实用- -工艺- -精气神 三进阶的标准。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个人喜好(茶种、浓淡...)不同,不可一概而论,需要每个使用者经过思辨后去选择。不过总的来说,出水的力度、拿捏的舒适平衡度、密封度、耐用度是一把好水平的实用标准。
紫砂壶是一种工艺品,工艺的精湛程度排在第二层:壶体的流畅规整度、明针(紫砂里的一种工艺、表现在茶壶表面)平整度、局部细节的规整度是衡量一把水平壶的工艺标准。

如果满足上面两点,追求的是壶的“精气神”,俗称“神韵”“气势”。可以分为造型的美感和整体的格调,虽然环肥燕瘦各有人爱,但是自古以来水平壶总的标准还是往饱满、明快、洗练、劲拔、有力;能不能体现小中见大的气势这个方向追求。这个层面来讲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去用心的感受。
希望谢思博老师的这些观点和代表理性思辨的水平壶能能为大家带来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

“壶必孟臣”背后的原因

视频里提及的“壶必孟臣”出自连战之父史学家连横《茗谈》
:“台人于漳、泉、潮(漳州、泉州、潮州一带)相同,...壶必孟臣、杯必若琛,...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指的是品工夫茶最好是使用“孟臣壶”。
工夫茶其中一个特点我用清代张心泰《粤游小识》
“潮郡尤嗜茶,……壶大若胡桃,满贮茶叶...茶满而香味出矣。其名曰工夫茶者。”归纳一句“茶满而香味出”。

“茶满”讲究的是投茶量在壶体容积的占比大,壶小满茶可以聚香,酿色、酝味。故能清芬扑鼻、舌留余甘、怡情悦性。
而存世的早期水平壶(孟臣壶)除了体积较小外大都简洁洗练,节奏明快。尤其是壶的流嘴,不论长短,均挺俊劲拔。挺俊劲拔除了有美学上的考虑,
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出水水压强、水线有力通畅避免投茶过多导致的出水无力。

而圆拱盖的设计除了呼应壶身的审美选择还有以下两点实用上的思量:

一是因投茶量大,茶叶吸水膨胀后常常盖不下。拱盖具备的多余空间让茶叶启合自如;

二是拱盖的内部空间利于茶香在壶体内部升聚旋沦、酝酿茶味
这是一代代的匠人在不断摸索之后的结果。除了这两点还
有在壶身、壶把、壶纽上对于人机工程学上的不断试验。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明代以线驭面的美学理念组合出脚线- -子线- -母的三环设计,既错落有致和谐统一。最终结合了收缩比大、结晶度高适合味的朱泥成为最适合工夫茶的品饮工具。成就了连横笔下的“壶孟臣”。

这让我想起了包豪斯那种影响到当代极简美学的“越好用的越好看”的实用美学理念。由此这种经典的造型成为潮州工夫茶的图腾。“壶必孟臣”也有了“潮州制壶匠人学艺时必经制作的器型”另外一层含义。

盔帽剑流水平壶几何美学的变化

盔帽剑流水平壶的壶身是一个圆体造型,丰盈饱满是为装载。由于壶盖、壶流、壶把的硬型标准缺乏变化,没有任何多余的线条或是转折。

所以求变的任务就落到了壶身上,壶身舍弃了浑圆身筒,而是做出了一个夸张的腹鼓,曲线变化相当急剧收缩。
这样的造型在视觉上无疑更加富有变化 ,对于在缺乏装饰表现的水平造型上 无疑是增加了视觉上的充实。并且在运用这种变化的同时还要保持水平壶原本的特性,于是上下重心的把控与整体的体积成为了制作的重点,倘若壶底部的体积过大,即不利于壶整体的平衡 ,倘若壶体下部过于窄小,则在形式上不利于整体的充盈。所一适当的收缩,不但要契合重心下落的要求,还更要体现创作者对于平衡二字的理解。

孟臣壶在潮州匠人手中的变化


明清时期,茶叶品饮方式转变为叶茶冲泡。潮州匠人在这种茶俗影响下将孟臣罐的基础上进行摸索钻研,逐渐形成了以手拉胚成型的“土罐”—“漆罐”—“砂罐”几种形式。
土罐选用经长期冲击的田间粘土陈腐,精修制成器表呈红。


上图由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提供

漆罐是在土罐的基础上浸泡“土水”(即含铁量高的土浆),烧成后光亮如漆。以清宫藏梨壶为代表。
砂罐则是采用紫砂矿石碾磨陈腐后制作,烧成胎质至密、器表呈粒。其中摸索出以俊合号为代表的明针压光调砂工艺。

潮州匠人在这个传承、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孟臣壶”的用料、工艺、形制都愈发往“更好的发挥工夫茶”的方向发展。



“孟臣”名冠天下!为何身世扑朔迷离?

孟臣壶名冠天下,妇孺皆知。连十七世纪远在欧洲的安妮王后定制银器都参考了他的照型。可见其影响之大,传播之远。但相较孟臣同期的制壶大师如陈鸣远、陈仲美等,他的记载就显得语焉不详,扑朔迷离。
目前发现最早的孟臣壶是藏于听泉山馆的一把壶底款有“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的砂壶。
但明崇祯年间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却无任何记载。
而康熙年间刘源长《茶史》只有这么:。
“迨今徐友泉、陈用卿、惠孟臣诸名手,大为时人宝惜,皆以粗砂细做,殊无土气,随手造作,颇极精工”的零星记载。
乾隆年间吴骞《阳羡名陶录》载其
“不详何时人,善仿古器,书法亦工。”
“不详何时人”说明了吴骞对孟臣并没有确切的认知,何孟臣这么大的名气完全不匹配。
他是在某天
“余得一壶,底有唐诗 云入西津一片明 句旁署 孟臣制 ”推断孟臣是继时大彬之后的一位制壶大师。

到了民国李景康、张虹的《阳羡砂壶图考》则说到孟臣制壶
“浑朴工致兼而有之,泥质朱紫者多...小壶多...笔法绝类褚河南(褚遂良)...不离唐贤风格”
由此可见惠孟臣的影响力之大不是源自宫廷或士大夫阶层的推崇而是因为其器型深受大众欢迎所以仿制者多使得“孟臣”成为茶壶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称谓。

历代紫砂艺人仿制者不绝如缕,宜兴、潮州匠人都署孟臣款,紫砂泰斗王寅春、顾景舟所制水平壶,也署过“荆溪惠孟臣制”的款识。谢华老师年轻时仿制的一些经典器型也是以“孟臣壶”居多。时至今日,潮州的匠人仿制“孟臣”依旧遍地开花。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

图系顾景舟仿制孟臣水平手稿


关于视频中一闪而过的“树状图”


早期水平壶的命名以形象为主,

金钟 矮瓮式 鼓腹敛口 线条上下相合

芭乐 圆柄提耳状曲流,内嵌平盖向下收缩

汲直 柱钮、平盖、长直流昂首挺立

眠龙 别称肉饼,壶体肥硕、圆钮平盖,简洁素雅

笠帽 圈底弯流,壶身高筒笠帽双层

鸽嘴 形制与标准水平接近,仿鸽子嘴壶流

六珠 别称三足水平 壶身圆润饱满,壶把细圆,剑流自然胥出,盔盖上饰珠钮,底承三足

扁灯汤婆 弯流与曲把线条皆流畅自然,壶盖造工精雅,扁珠式壶钮


思亭 壶身似梨形,圆润饱满,配以直形嘴,耳把圈足,压盖珠钮,线条流畅优美,形制匀挺柔和

君德 平盖微拱,口宽身扁,曲流截平,执把圆润有力

瓜梨 一弯流圈底底 环形飞把整壶 稳重有神
另外六十年代紫砂一厂有归纳水平五行壶。

以上是我们对“水平壶”和“壶必孟臣”所有理解和总结,其中若有缺漏亦或者不合理的部分,万望海涵!也希望大家能够及时提出,展开思考。

首页·明德园·手艺文化·作品鉴赏·精品馆·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路
电话:13828321360网址:www.mingdeyuan.cn技术支持:微派科技